关西华文时报:讲台上的京剧——日本演剧学会的京剧学术演讲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8-05浏览次数:106

关西华文时报 2014-7-1 12版:关西人物


编者按:我校戏曲学院张伟品老师在日本做高级访问学者期间,在日本演剧学会年度大会上作主题演讲。日本当地华文报纸《关西华文时报》对此事做了报道。现转载全文如下——

[关西华文时报](本报讯)本日本演剧学会2014年度大会日前在位于大阪寝屋川市的摄南大学举行。日本及海外众多戏剧研究者与会。来自中国上海戏剧学院的张伟品教授应邀作了题为《20世纪的京剧与西方文化》的大会特别主题演讲,引起与会学者热切关注。

日本演剧学会创立于1948年6月,是全日本戏剧研究人员的学术团体。所有演剧领域(东西方各国演剧、日本民间演艺、能乐、歌舞伎、人形净琉璃、大众演艺、电影、电视、表演行为、舞蹈等等)的研究者,都属于这一学会。学会的研究内容穷极资料研究、文本分析、演出分析、历史研究、理论研究等多个方面。会员通过每年的大会、研究集会以及分科会等,发表各自的研究成果,进行讨论同时接受批评,从而推进日本的演剧研究。

该学会每年一次的年度大会,轮流在全日本各大学举行。今年大会主题是“东亚演剧传统与西方文化的接受”(东アジア演剧の传统之西洋受容),为期两天。会议期间,大会分设三个会场同时进行分科专题研讨,共举行了12场专题研讨会。本届年会还特设了英语专场,来自日本国内以及中国武汉大学、韩国东国大学的学者进行了交流。

本届年会两场全体大会中,日本演剧学会前任会长、成城大学名誉教授毛利三弥先生和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张伟品先生分别以现代演剧和传统演剧为中心,作了大会主题特别演讲。

张伟品先生是中国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戏曲文化史学者,长期致力于京剧艺术研究。他第一次提出了对中国京剧的全面界定。去年八月至今,张伟品先生以高级研究学者的身份,在大阪大学文学研究科演剧学专业做访问研究。

在一个半小时的演讲中,张伟品先生回顾了从1840年至今的京剧发展历程。着重剖析了整个20世纪,京剧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样式,在社会文化整体受到西方文化影响背景下的生存选择。并通过对海派京剧、梅兰芳的新编古装戏以及样板戏等诸多京剧发过程中出现的舞台形态进行对比,阐释了京剧发展过程中西方文化的渗入及其表现。

最后,张先生指出,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在20世纪以来的发展,实际上是戏曲本身现代化的进程。但我们应该看到,西方文化已经摆脱了单纯的民族文化模式,在民族文化基础上建立起了一种西方的共通的文化。在东西方文化冲撞或者交流中,西方用以和东方各民族交换的,实际是他们的共通文化。而东方各民族与之交换的则往往是本民族固有的文化。好比西方有了两个苹果,而我们只有一个苹果。不交换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一旦交换又面临著失去自己唯一的苹果。所以,对东方大多数民族而言,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保持民族文化特性之间存在着未解的难题。

张先生的演讲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广泛兴趣。早稻田大学中国戏曲研究专家平林宣和教授认为,演讲内容囊括了100年的京剧历史,非常精彩。最后提出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苹果的比喻,都发人深省。演剧学会本届当选会长、大阪大学永田靖教授在评议中认为,前一天毛利教授演讲中提出了关於戏剧艺术发展过程中民族艺术自我价值认知的问题,张教授的演讲恰好回答了昨天毛利教授提出的问题,对认识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东方戏剧进程的关系有着积极的意义。毛利三弥教授表示以前从未听到过这样全面的有关京剧的介绍,并对早期京剧改良运动中的西式剧场与日本新剧的关系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日本演剧学会创立以来数十年来,在全体大会上由外国学者介绍他国戏剧情况,这是第一次。此前,中日之间的民族戏剧如京昆剧、歌舞伎、能乐等艺术样式,其交流方式和渠道,更多地存在于剧场演出和舞台实践,对于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一直局限于专业小范围当中。此次日本演剧学会的这一安排,对在更为广泛的领域内深入推进国内外学者间的交流,有着重要意义。演剧学会给予了充分的重视,由本届大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摄南大学瀨户宏教授亲自担任会议主持,并特别邀请了一桥大学讲师大江千晶小姐担任翻译。最终使演讲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编辑:榕树)